新华网哈尔滨9月23日电(李硕)眼下,广袤的三江平原上,大地披金,稻穗绕田,一派丰盈的喜人现象。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近年来,产粮榜首大省黑龙江以开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深化施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强化农业科学技能支撑。
“我爷爷种田靠人拉肩扛,我父亲开拖拉机,现在我用上了无人机,长途操控就行。”北大荒集团建三江分公司七星农场有限公司第三办理区农机副主任陆导游说。
在七星农场,荷载65公斤的禾苗转运专用无人机仅需2分钟,即可将禾苗投送至200米以外的指定点位。据北大荒集团建三江七星农场农业出产部主管薄自伟介绍,跟着低空飞行器的技能遍及,播种、巡田、植保、运送等农业场景适用低空经济领域,远景宽广。无人机吊运禾苗,不只提高了作业功率、降低了出产所带来的本钱,更推进了农业向“空—天—地”一体化服务系统晋级。
除了科技赋能,近年来七星农场也探究出了一条“五良交融、机制赋能、科技支撑”的单产提高之路,为粮食主产区的稳产增产供给了可仿制的“七星样本”。
2025年是七星农场“大面积单产提高推行年”的要害节点年,从顶层规划动身,提出“稳面积、提单产、增总产”的总体目标,整合新品种、新技能、新装备、新农民、新模式等中心要素,打造“技能打破—演示推行—全域掩盖”的闭环途径。
“咱们不是简略地种田,而是要用科技种田、用规范种田、用准则种田。”在榜首办理区万亩演示田边,担任单产提高作业的技能人员赵明武正带着团队在田间检查水稻长势。农场用“铁规则”守牢培养底线,禁止“水改旱”“直播稻”等行为,并经过签定承诺书,将作物培养与承揽协议、补助方针挂钩,根绝“重面积、轻单产”问题。
现在,七星农场成功康复水田面积1.5万亩,3万亩直播稻全面康复育苗移栽,估计亩产可提高200斤以上。这一系列行动不只安稳了粮食播种面积,也为单产提高打下了坚实根底。
“单产提高不是‘堆肥料、加种子’,而是要让良种、良田、良法、良机、良制构成合力。”农业出产部部长石岩说。
以“龙粳31”“龙粳57”等良种为根底,七星农场推行智能灌溉、高产培养和才智农机,并经过“信誉+服务”机制调集农户积极性,使“五良交融”成为常态。
“曾经种田靠经历,现在种田靠数据。”正在田间调试智能灌溉系统的农户周德华说。他是前期使用智能灌溉系统的演示户之一。经过手机APP,他能够长途操控田间灌溉,完成精准控水、节水增产。他说:“曾经水多了简单烂根,水少了又影响产值,现在有了智能操控办理系统,既省心又高效。”
田间,无人巡田机、无人喷药机正有序作业。“智能无人机系统能实时监测土壤湿度、肥力和稻苗长势,自动调整作业参数。比如在病虫害防治时,无人机能依据病虫害密度调整药量,比人工节约30%的农药。”北大荒才智农业农机中心技能人员刘建国说。
农业出产部农机办主任徐聪说,“本年七星更新智能农机216台,包含雷肯智能除草机、卫星平地机,作业功率提高了30%,作业质量也更安稳了。”
“单产提高不是‘干部催着干’,而是要让‘培养户想干、会干、乐意干’。”七星农场领导班子共同以为,“咱们要经过‘机制立异’,把‘被迫履行’变成‘自动参加’。”
本年,七星农场推出“标兵办理区”鉴定机制,每个月依据“技能执行率、产值提高率、培养户满意度”三项目标进行评分,成果公示在微信大众号和大屏幕上。
“技能再好,也要有人落地。”七星农场领导班子深知,农技推行的重点是人。
在“新农民科技驿站”里,几位培养户正围坐在田间小屋内,经过平板电脑学习最新的智能灌溉和变量上肥技能。这是七星农场打造的5个“活动驿站”之一,也是打通技能落地“最终一公里”的要害一环。“现在科技驿站到了田间,在家门口许多技能难题当场就处理。”培养户宋艳芝说。
“未来,农业不是靠天吃饭,而是靠数据吃饭。”才智农业项目担任人孟庆山介绍,七星已建成“中心区实验、演示区展现、辐射区推行”的三级科技推行系统,推进农作物“播种管收”全环节智能化作业,推进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实际出产力,助力粮食大面积单产提高。
扫一扫咨询微信客服
管理员
该内容暂无评论